主题报道中讲好故事的三个维度 ——以山东党
如何优化和强化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关系到能否履行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而主题报道,对于年轻记者而言可谓是“又爱又恨”。“爱”她,是因为这是一道有沉甸甸分量的“新闻大餐”;“恨”她,是因为这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让新闻报道居于中心工作之中”,大众日报编委会领导在概括大众日报的报道实践时,提出了60个字的基本做法,其中前20字是“提高聚光度,往前迈几步;报道接地气,学会讲故事”。主题报道是舆论重器,大逻辑、硬道理是宣传之重,而借助小切口、软故事,有助于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主题报道中该如何强化故事叙事?笔者就结合山东党政代表团南方学习报道的具体经历,浅析主题报道中讲好故事的三个维度。
第一维度:站在高处看风景
7月24日,山东召开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视频会议,省长龚正在讲话中提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马云当年注册成立阿里巴巴;另一个是杭州市民之家不动产登记窗口人员,每人都有个“小红本本”记录群众需求。这两个故事正是来源于笔者和同事随山东党政代表团学习采写的主题报道《浙江为何能做到“最多跑一次”》。
主题报道中讲好故事,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就能被读者选择和感知,充分彰显党报影响力。而好故事不会凭空而来,立意是决定故事的最根本因素,有什么样的立意就会挖掘出什么样的故事。
就以山东党政代表团到浙江学习考察“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立意之初我们就坚定一个想法:不谈他们的现状和做法,而是立足“为什么”,探寻浙江放管改革进展这么彻底、这么顺利的原因。这是因为对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山东干部了解得很多,甚至一些业务部门负责人了解得比记者还要深入。记者随团报道,就要挖掘他们在现场了解不到的原因、故事背后的故事。
具体采访围绕立意展开,几个采访对象都向笔者说了一些“以前从来没和媒体说过的话”。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注册处副处长傅国堂分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浙江这项改革之所以推动快,与民营经济发达、企业需求有很大关系。民营经济按市场化运作,要求快速审批,正是这种强烈需求推进了改革创新。傅国堂说:“我们会为了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的企业遇到的问题诉求去研究,把一道道墙扒开。商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扒掉阻碍企业的制度壁垒。”
这样的“金句”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是文章立意的最佳体现。顺藤摸瓜,笔者就此引导追问出过去和现在的两个典型故事。上世纪90年代末,马云想注册阿里巴巴,跑了很多地方,却因工商注册里没有“电子商务”这一类别而被拒。杭州高新区开了个“小口子”,为他专门增设这个新类别。最新的案例是今年以来,杭州市多家企业想开办无人零售实体店,但面临一个问题:审批目录上没有这种新业态。杭州没有因为文件上没有而止步,目前几个部门正研究制订方案,近期内有望解决。这两个案例,是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的生动体现,而能采访出这样的案例,关键还是我们找准了立意方向。
第二维度:咬定青山不放松
主题报道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挖掘故事进而讲好故事,既需要谋篇布局的能力、平衡把握的水平,还要有灵活采编的技巧和善打硬仗的扎实的工作作风。笔者本文侧重说一下技巧和作风。
7月5日至8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三省学习。笔者等几个小分队基本都是提前五天出发先行踩点探访,即便这样,还是有诸多困难和挑战,最大问题是联系寻找最合适的采访对象。
“在外采访一切不可控,哪怕只有一点可能的火花,也要用十分力气去争取。”按照报社指示,每个小组成员都全身心紧绷,能冲能打,咬定青山不放松,化不可能为可能。7月6日,我们一天要采访完浙江安吉县余村和湖州县鲁山村,两个村子相距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余村是“两山论”诞生地,每天接待从中央到基层的无数拨媒体,经过积极争取,我们找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论”时在任的老支书和现任的村主任,而采访则是“分段”进行,央视采访间隙、和本地媒体一起群采、午饭的饭桌上,对任何一个机会,我们都倍加珍视。
客观原因所限,采访不可能漫天撒网,提问必须开门见山,“精准”有力。来之前,我们搜集了每个考察点近年来的报道,“消化”吸收后,发现余山村在践行总书记的“两山论”时有个典型特点,那就是把“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让老百姓成为最大受益者。转型面临哪些困难,如何处理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念好“两山论”的真经,这其中有何故事和细节,也就成为我们采访的着力点,最终也挖掘到了有说服力的故事。
上一篇:机构改革了,干部的初心不能改
下一篇:发挥文化馆党政宣传职能,打造特色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