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了,干部的初心不能改
当前,各地县(市、区)党政机构改革正在加紧“施工”,机构设置过细、职责交叉重叠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基层事业发展出现许多积极变化。在基层党政机构改革中,干部人事安排备受关注。但从目前的调整过程来看,职业懈怠感、晋升焦虑感、工作迷茫感等苗头性心态,在部分干部身上有所显现。
机构改革必然意味着一部分干部要面临进退留转的选择。然而据半月谈网报道,现在有的“一把手”想借机构改革之机卸去身上的重担,去一些清闲岗位度日。干部心气浮动的这种苗头,已经让一些工作不好开展了。现在一些重点项目布置下去,还要给分管领导做思想工作,不然不愿意干。一些县纪委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对半月谈记者坦言,在此次机构改革中,一些领导干部出现明显的卸责心态,有的甚至将改革当做不作为的“挡箭牌”,有的“看破红尘”、不想事业,只要保证待遇就行,占着位置混日子,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机构改革的目的本是为了精简机构,提升效能,体现中央要求的“优化协同高效”原则。为何一些地方的一些干部反而失却了精气神,借机卸责,不愿作为,懈怠情绪蔓延,患上了迷茫症?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干部认为当下的官是越来越不好当了——首先,是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以前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干部激励手段不再可行,有的干部深感缺少“抓手”,工作不好推动,压力日增。其次,由于权力监督越来越严格,风险成倍增加,一般不敢伸手,当官不再有“油水可捞”。此外,还有一些官员,因为以往跑项目、搞接待过程中,难免有些合旧例不符新规的“隐疾”,担心不能平安落地,便想着不如及早退位,不是矛盾焦点,就不会总有人盯着。
其实,官是越来越难当了还是越来越好当了,正如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一样,不好妄下结论。近年来,中央从作风建设入手,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禁令、要求,并且执行越来越深入,虽然有的干部感到不自在,但更多的人感到是为自己松了绑。干部外部环境较之以前好了许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说到底,一些干部在机构改革之际患上了迷茫症,是其自身的不良心态作祟所致。机构改革是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适应了时代发展,回应了群众关切。在党政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官好当不好当,关键是怎么当。好官在“官不好当了”的情况下,更会坚持执政为民、廉洁从政、奋发有为,觉得官更好当了;不好的官即便享受着某些“特权”,仍会想方设法去欺压百姓、以权谋私甚至贪污腐败。
习近平同志之所以一再强调不忘初心,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党员忘记了初心。笔者认为,机构改革了,干部的初心不能改。各级干部只有坚守初心,才不会在机构改革之际犹豫观望、不敢担当、思想懈怠、迷茫不已,才能毫不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在改革大潮中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当前,各地县(市、区)党政机构改革正在加紧“施工”,机构设置过细、职责交叉重叠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基层事业发展出现许多积极变化。在基层党政机构改革中,干部人事安排备受关注。但从目前的调整过程来看,职业懈怠感、晋升焦虑感、工作迷茫感等苗头性心态,在部分干部身上有所显现。机构改革必然意味着一部分干部要面临进退留转的选择。然而据半月谈网报道,现在有的“一把手”想借机构改革之机卸去身上的重担,去一些清闲岗位度日。干部心气浮动的这种苗头,已经让一些工作不好开展了。现在一些重点项目布置下去,还要给分管领导做思想工作,不然不愿意干。一些县纪委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对半月谈记者坦言,在此次机构改革中,一些领导干部出现明显的卸责心态,有的甚至将改革当做不作为的“挡箭牌”,有的“看破红尘”、不想事业,只要保证待遇就行,占着位置混日子,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机构改革的目的本是为了精简机构,提升效能,体现中央要求的“优化协同高效”原则。为何一些地方的一些干部反而失却了精气神,借机卸责,不愿作为,懈怠情绪蔓延,患上了迷茫症?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干部认为当下的官是越来越不好当了——首先,是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以前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干部激励手段不再可行,有的干部深感缺少“抓手”,工作不好推动,压力日增。其次,由于权力监督越来越严格,风险成倍增加,一般不敢伸手,当官不再有“油水可捞”。此外,还有一些官员,因为以往跑项目、搞接待过程中,难免有些合旧例不符新规的“隐疾”,担心不能平安落地,便想着不如及早退位,不是矛盾焦点,就不会总有人盯着。其实,官是越来越难当了还是越来越好当了,正如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一样,不好妄下结论。近年来,中央从作风建设入手,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禁令、要求,并且执行越来越深入,虽然有的干部感到不自在,但更多的人感到是为自己松了绑。干部外部环境较之以前好了许多,这是不争的事实。说到底,一些干部在机构改革之际患上了迷茫症,是其自身的不良心态作祟所致。机构改革是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适应了时代发展,回应了群众关切。在党政机构